時間:2019-09-04 20:07:24
商標侵權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那么商標侵權糾紛典型案例如何判決呢?小編為您整理了以下相關資料,以供大家參考。
商標是區分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商業標識。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加之地方保護、對侵權獲利的瘋狂追逐等因素,商標侵權行為不時發生。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一、xx網商標侵權糾紛案
xx(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與浙江xx網絡有限公司、xxx侵害商標權糾紛上訴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1)滬一中民五(知)終字第40號民事判決書】
【案情摘要】xx(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簡稱xx公司)是“ ”注冊商標和“ ”注冊商標的權利人,兩商標注冊使用的商品為服裝。xxx在xx網上銷售的服裝上卡通小熊的圖案與xx公司的注冊商標高度近似。xx公司認為杜國發的上述行為侵犯了其注冊商標專用權,曾于2009年9月開始,7次發函給浙江xx網絡有限公司(簡稱xx公司),要求其刪除xxx發布的侵權商品信息。xx公司對xx公司舉報的侵權信息予以刪除,但未采取其他制止侵權行為的措施。xx公司認為xx公司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提供便利條件,縱容、幫助xxx實施侵權行為。故請求法院判令:xxx、xx公司共同賠償xx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84900元,并登報道歉。一審法院判決xxx、xx公司共同賠償xx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0000元。二審法院認為,xx公司知道xxx利用其網絡服務實施商標侵權行為,但僅是被動地根據權利人通知采取沒有任何成效的刪除鏈接之措施,未采取必要的能夠防止侵權行為發生的措施,從而放任、縱容侵權行為的發生,其主觀上具有過錯,客觀上幫助了xxx實施侵權行為,構成共同侵權,應當與xxx承擔連帶責任。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典型意義】 在網絡用戶利用網絡交易平臺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時,如何確定平臺提供者的責任是知識產權領域較新穎,同時也是爭議較大的問題。在本案中確定了網絡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者承擔幫助侵權責任的過錯判斷標準,即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網絡用戶的侵權行為一般不具有預見和避免的能力,并不因為網絡用戶的侵權行為而當然需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網絡用戶利用其所提供的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而仍然為侵權行為人提供網絡服務或者沒有采取適當的避免侵權行為發生的措施,則應當與網絡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二、“xx”與“xx”汽車商標糾紛案
廣州市xxx機動車配件有限公司與安徽xx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安徽xx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確認不侵害商標權糾紛申請再審案【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申字第223號民事裁定書】
【案情摘要】安徽xx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xx集團)、安徽xx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xx股份)從2005年以來在其生產的汽車上使用 標識,并進行大量持續不斷的宣傳,具有一定知名度。該標識于2005年申請注冊,但沒有被核準,為未注冊商標。廣州xxx機動車配件有限公司(簡稱xxx公司)于2007年被核準注冊和商標,核定使用在第12類汽車上。2010年xxx公司及相關企業開始在媒體上大規模宣傳該注冊商標。2010年3月26日,xxx公司向江淮股份發出《律師函》,敦促其尊重xxx公司的知識產權,不得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xx集團收到律師函后于2010年4月15日向一審法院提起確認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訴訟。一審法院以雙方商標不構成近似為由判決xx集團與xx股份不侵犯xxx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xxx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xxx公司不服該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因涉及多起關聯民事、行政糾紛案件及行政爭議,最高人民法院三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和解工作,并專赴山西太原與當地政府和法院協調當事人進行調解工作,經過長達半年多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一攬子和解協議,各自撤回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兩個再審申請、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訴訟以及在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多起爭議,而且還就后續的商標注冊和使用進行了約定。至此,雙方多年的多起訴訟以及爭議圓滿解決。
【典型意義】本案體現了人民法院對“案結事了”目標的追求以及努力。本案主要涉及商標近似等問題的判斷,案情本身并不復雜,但因涉及兩個大型汽車企業,雙方之間有多起關聯案件,既有民事糾紛,也有行政糾紛,社會影響力較大,對本案判決結案并不能徹底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紛爭,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有利于各自企業的發展和合作;谶@種認識,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釋明的基礎上,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各自撤回了多起訴訟。本案的審查處理說明對于此類雙方之間有多起關聯訴訟和爭議、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案件,要堅持司法為民理念,正確運用“調解優先、判調結合”的辦案原則,妥善處理糾紛,力爭徹底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實現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商標侵權糾紛典型案例如何判決的相關內容?偟膩碚f,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